一句拷问,搞砸小区电梯“美梦”

警惕那些看似“只有好处”的事

当一件事看起来只有好处没有坏处,还有人拼命推动你去做时,你得警惕:为什么有人这么“好心”? 要么是好处被夸大了,要么是坏处被刻意隐藏了。关键在于,推动这件事的人,背后一定有他自己的利益。


亲身经历:小区加装电梯风波

我之前住的小区就亲身经历了这么一件事——加装电梯。

  • 初期: 开始和网上常见的剧情一样,楼上(二楼及以上)住户声讨一楼,各种“道德绑架”。眼看别栋楼都装好了,我们这栋因为意见不统一,一直拖着。
  • 转折点(疫情与重启): 后来疫情来了,事情暂停了一年。疫情结束后重启谈判时,其他楼的电梯已经“用”了一年了(虽然疫情期间其实也没怎么下楼)。
  • 六楼态度的转变: 就在这时,情况突然变了,反对声最大的竟然成了六楼。导火索是旁边一栋楼装的电梯把小区变压器给干爆了,而且问题一直没彻底解决。这件事彻底击穿了六楼的心理防线。毕竟,加装电梯他家出钱最多,万一最后装了用不成,或者问题不断,他亏得也最多。
  • 责任“踢皮球”: 变压器事件后,各方开始扯皮:
    • 电梯厂商: 说是小区供电设备不行。
    • 供电部门: 说用电量暴增需要提前报备、花钱扩容,只能先勉强维持供电,让物业联系扩容事宜。
    • 物业: 说安装时没通过他们,他们不管,让找居委会,因为是居委会组织的。
    • 居委会: 说只负责牵线搭桥,具体安装和后续是业主自己商谈决定的。
    • 物业(再次提议): 实在不行就动用维修基金?(被住户立即否决:“滚,想都别想!”)
  • 维护费用的冲击: 后来,六楼变得非常敏感,开始四处搜集资料。谈判过程中,六楼又得知每年的维护费可能高达一万六。虽然厂商解释说“一般不出事没这么多”,但六楼抓住了关键:“那就是有可能咯?” 算下来一天就是 43.8 元,摊到每户每天也要近 2 元。这笔钱怎么摊?谁来收?最后发现没人能搞定这个问题。
  • 僵局与崩盘: 从此,六楼成了坚定的反对者。最大受益方带头反对,这事自然就推不动了。 最终,讨论演变成了互相指责、扣帽子:“你这么费心推进,到底拿了人家什么好处?” 一旦开始人身攻击和质疑动机,事情基本就黄了。

风波后的反思:看清本质

最后大家终于想明白了:

  • 装电梯: 有巨大的利益驱动(对安装方而言)。
  • 维护电梯: 则是吃力不讨好的苦差事。

所以,推动者们都只热衷于“装”,然后想方设法忽悠住户“后续自管”。当住户们认清这一点,就不再是几楼和几楼的矛盾了,大家意识到最大的直接利益方其实是安装方。从此,住户们反而团结起来了:核心问题(特别是维护、责任、费用分摊)谈不明白,就坚决不装。 毕竟,不装也能住,装了之后会发生什么,谁也说不准。


最终结果与经典语录

后来直到我搬走,我们那栋楼的电梯也没装上。同小区其他装了电梯的楼,也还在为各种问题扯皮。我已经退了微信群,后续进展就不清楚了。

当时六楼怼居委会时说了一句非常经典的话,我至今在工作中都觉得很有道理:

你所谓的‘自管自治’,最后往往就是‘无人管’,必定后患无穷!


延伸思考:谈判的策略与人性

这件事也让我发现,很多人根本不懂谈判是怎么回事。

  • 错误认知: 以为谈判就是跟对手“讲道理”。如果讲道理有用,事情根本不会发展到需要谈判的地步。
  • 低效做法(以产品经理为例): 产品经理提了个很傻的需求,你不想做。如果你的第一反应是试图去“说服”产品经理他错了,那你这辈子都有做不完的傻需求。因为没人愿意承认自己傻。
  • 有效策略(利用人性): 正确的做法是把所有相关、不相关的人都拖下水,组织十几场会议,几百号人一起讨论。反复开会、反复拉扯,不用你亲自去说服,项目自然就黄了。这利用的是人性(怕麻烦、责任分散、流程冗长)。

如果连这点都想不通,那还是别尝试什么“高级技巧”了,老老实实按流程走可能更适合。


关于如何应对不同声音和不公

  • 不要纠结于“搞定”某个人(比如六楼): 很多人问“那六楼反对怎么办?” 重点根本就不应该是“如何搞定六楼”。如果你一心想着怎么对付六楼,那和你直接骂产品经理傻叉没区别,只会让其他楼层(比如二楼、三楼)觉得你这个人有问题,说的话不可信。你的目标不是打败六楼,而是让整个事情的复杂性和风险暴露出来。
  • 面对不讲理、不讲法的情况: 有人说,现实中很多人不讲道理、不讲法律怎么办?首先要明白,为什么人家可以不讲,而你却必须讲?
    • 如果答案是“你也可以不讲”,那你自然有你的办法去解决,这个问题无需多虑。
    • 如果答案是“他可以不讲,但你必须讲”,那这本身就是一场不对等的博弈。对方拿着 AK,你只穿条内裤,想再多策略也没用。不存在“对方开挂我怎么赢”的标准答案,唯一的解法就是你的“外挂”要比对方更强。 对决,首先要追求对等。

实战策略:如何通过提问“引爆”矛盾点

其实,想让加装电梯这事黄掉,不需要激烈反对,只需要在群里抓住 “谁负责” 这个核心,不断追问细节,事情往往自己就进行不下去了。要利用好“我国人民一般先考虑自己利益”的特点。

表明姿态: 你甚至可以表示“支持”,说这是有利邻里的好事,只是有些关键问题必须弄清楚,这也是为了大家好。

核心问题轰炸(示例):

  1. 维修责任:
    • “电梯出事谁来修?” (通常回答:几年内厂商负责)
    • 追问:“那脱保之后坏了呢?是不是就要业主自己花钱修了?到时候谁组织?谁收费?厂商还管不管?” (他们肯定不会管)
    • 反复强调:“坏了没人管怎么办?”让大家意识到这个风险。
  2. 配套设施与费用:
    • “变压器过载怎么办?谁去联系电网扩容?扩容费谁出?”
    • “电梯日常打扫谁负责?物业管吗?现在的物业费里包含这项吗?物业同意接手吗?接手的话物业费要涨多少?涨的钱怎么摊?”
  3. 安全与管理:
    • “消防安全谁负责?出了事责任算谁的?”
    • “电梯间的公共区域权责怎么划分?”
    • “电梯广告收益怎么分?如果不允许贴广告,有人偷偷贴了谁负责清理?”
    • “电瓶车进电梯怎么管理?这可是消防大事。监控谁装?数据谁管?人脸识别算法谁提供?(电梯公司肯定不管,物业没收钱也不会管)”
    • “装了监控,隐私数据处理合规吗?谁负责?”
  4. 极端风险(厂商倒闭):
    • “万一建到一半,安装公司倒闭了怎么办?留个半成品在那儿,拆都麻烦。”
    • “就算建好了,没过保修期公司倒闭了呢?(别说不可能,恒大都能倒)你们是有限责任公司,破产了我们找谁?告赢了能执行到什么?搬你们两台电脑回来?”
    • “你能保证你们公司未来几年绝对不会倒闭吗?”

制造舆论与分化:

  • 不怕争吵: 你的目的就是把问题都摆出来,让事情谈不下去。
  • 转发负面案例: 没事就搜几个“XX小区电梯故障无人管”、“几十万电梯成废铁”的新闻或文章转到群里。
  • 利用规则: 如果被踢出群,就去居委会闹,打12345投诉,理由是“侵犯知情权”(注意,是知情权,不是投票权)。质问:“为什么这么不想让我知道细节?到底想隐瞒什么?”
  • 挑拨离间(慎用,但有效): 如果六楼指责你“不出钱就别说话”,就反扣帽子:“你这么急着堵别人的嘴,是不是想掩盖什么?是不是想贪污电梯款?几十万的集资款在你手里那么久,利息算谁的?万一你拿去炒股亏了怎么办?为什么非要提前收钱,不能最后统一收?”

核心目标: 让每一层都觉得 “自己可能要吃亏” 。二楼三楼原本可能就意愿不强,很容易动摇。只要有一层动摇,达到反对比例,事情就悬了。只要涉及到钱和责任分摊,再好的邻里关系都可能谈崩。


结语:清醒与算计

我们单元最终没装成,确实是因为六楼自己想明白了,主动不干了,甚至都没需要别人去挑头。只能说,我们那栋楼的六楼是真的清醒。

不过,看了很多讨论后,我也在想,也许我们的六楼如此清醒,是因为他真的打算在这房子里住一辈子,而不是想着加装电梯后方便卖个好价钱。有时候,所谓的“糊涂”或者“积极”,背后可能也藏着其他的算计。